近日,漯河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中心给市市场监管局送来了写有“为企服务 助企发展”字样的锦旗和感谢信,对该局心系企业,竭力为企排忧解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表达谢意。这是漯河市市场监管局在优化营商环境中探索实施“双随机+信用分类”监管带来的又一实例。
漯河市是全省唯一的全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试点市,该市市场监管局立足于优化营商环境,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充分结合,探索出“双随机+信用分类”的监管模式,推动了严监管与促发展的有效统一,使全市市场主体增量、总量两项增速均居全省前列。去年,国务院职转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先后对漯河市“双随机+信用分类”监管的经验做法向全国推介。
“一张网”实现信用分类智能化。该市通过广泛采集、整合公共信用信息、市场信用信息、投诉举报信息和互联网及第三方等有关信息,把大量的企业信息归集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简称“一张网”)上,形成“同级部门横向联通、对口部门纵向贯通、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大数据信息共享机制。该市市场监管局依据企业信息,描绘企业信用状况,为企业信用“画像”,并自主开发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平台,将企业信用风险分成ABCDE五个等级进行分类管理,涉企部门共享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开展多部门联合奖惩,制定企业红黑名单、评选优秀企业、银行放贷等都要参考企业信用分类结果,失信企业将限制或禁止享受相关评先评优和优惠扶持政策。
“两平台”做到抽查检查常态化。该局利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自主开发的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两个系统平台,一方面每次开展联合抽查,就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上的市场主体和执法人员两个数据库中,由电脑从两个数据库中随机抽取执法人员、检查对象且随机匹配分组,现场公开,过程透明,减少了人为干预,破解了基层随意执法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平台上的智慧分析、食安地图、信用预警、综合监管、移动平台五大模块,充分运用信用信息采集、信用等级分类、信用风险评价、信用风险预警、信用状况分析、信用信息使用六项功能,增强了监管的精准性、靶向性,提高了监管效率,节约了监管成本。同时,两个平台功能互补、联动运行,实现了数据的交换共享,形成了一个动态的监管数据交换互用链条,有效破解了隐形问题的解决。据去年该市由25个部门参与开展的29个行业、496次双随机抽查结果统计,结合信用分类结果抽查发现问题平均比率高出以往常规检查问题发现比率21%。
“三标准”推进信用监管规范化。该市在广泛征求各监管部门和社会相关意见后,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规范》地方标准,确保“双随机”抽查和信用信息分类规范化、法制化,并通过多方调研、部门讨论,先后制定了《漯河市食品行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办法》《漯河市食品行业信用风险分级评价细则》《漯河市市场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暂行办法》,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信用分类指标体系和操作规则,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市场监管资源,对信用优良企业“无事不扰”,对失信企业监管“无处不在”。与此同时,该市一方面全面落实部门会商、结果公示等9项工作制度,形成各级政府负总责,市场监管部门牵头主抓,编制管理和行政监察部门全程参与,各行政执法部门和所属基层站所协同联动、统筹推进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凝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合力;另一方面将部门联合开展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列入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法行政工作考核、营商环境评价等工作内容和市级考核体系,促进各部门工作的高效运转。
网站标识码: bm04000009 京ICP备05052393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696号